第43章 过去的爱情(1 / 2)

关于爱情,柳澄心觉得自己期待不高,唯坦诚二字而已。她不敢奢求能得到一份像外公对外婆那样忠贞不渝的爱情,但是至少不要像父母那样,走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听外公讲,素未谋面的外婆余红棉是位进步女作家,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曾红极一时,追求者多不胜数。

她和外公的婚姻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富贵公子和名媛千金的结合。然而,余大小姐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发誓寻找自由的爱情,于是在结婚前夕离家出走,开始靠一支生花妙笔养活自己。

那时候,她的文章每每在报刊上登载,总会有一位署名“若瑜”的读者给她来信,交流对文章的看法,偶尔也会有对时事的评议。

久而久之,余红棉对这位笔迹明显是男人的若瑜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能引起她的共鸣,就算是偶有不同见解,也是十分独到,令她深深折服。

终于,余红棉大胆地给若瑜先生回了信,邀约他见面,结果却发现来人正是她的未婚夫程如圭。

“原来是你!我早该想到,‘有匪君子,如圭如璧’,‘若瑜’就是‘如圭’的意思啊。”余红棉有点惊喜,又微微有些嗔怪地对程如圭说。

每每讲到这里,外公都会捋着胡须笑言道:“我就跟她说,‘不仅如此,你仔细想想,这个瑜字是不是还和你的姓氏同音?我取这名字就代表着你和我的结合啊!’所以后来,我们便用这个名字命名了我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就是你妈妈。”

这是小时候的柳澄心最喜欢听的一个故事,感觉比任何童话都还浪漫和美好。她特别希望外公和外婆的故事可以永远定格在这里,就不会有后来那不尽人意的结局了。然而,人事无常,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在柳澄心的母亲出生后不久,席卷整个国家的“十年浩劫”开始了。因为余红棉是著名作家、知识分子,还是资产阶级出身,所以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打入牛棚进行劳动改造。

而程如圭,虽然也是资本家出身,但程家在建国之初便主动上交了一切财产,支援新中国建设,所以只要他肯和余红棉划清界限,本可以避免在文革中受到波及。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站在妻子身边,陪她一起挨批斗、关牛棚、同改造。

十年非人对待,磨光了余红棉身上所有锐气,就连精神也被消磨殆尽。原本心高气傲的一个人,变得神志有些失常,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完全不复当年风采。

平反之后,为了治好余红棉的病,程如圭开始四处奔波求医。几次三番治疗无果之后,有人告诉程如圭,他妻子的病应该看的是心理医生。但是,当时国内心理学领域尚处于空白状态,相关书籍都少之又少,更别提专业的心理医生了。

于是,程如圭决定开始自己研究心理学。他先是看遍了国内能找到的所有心理学书籍,却还是不能治疗余红棉的病。幸好,两年之后改革开放了,程如圭便通过早年出国定居的亲戚帮助,带着余红棉远赴欧洲,一边自学心理学,一边想办法治疗爱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