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1 / 2)

谋明天下 风中的失落 1704 字 2021-05-10

卢发轩的来信摆在了桌上。

吴宗睿的神色严峻,站在下首的廖文儒、刘宁和曾永忠等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凌河城之战终于打响了。

其实大凌河城已经修筑好几次了,当初袁崇焕修筑大凌河城,也是被后金鞑子破坏,没有能够成功,这一次是第三次修建,因为有了原来的筑城基础,所以修建的速度快了很多,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大凌河城已经初具规模。

可惜的是,朝廷对于修建大凌河城出现了不同声音,影响了修筑的进度,而且守卫大凌河城的辽东边军,大部分都被撤走,驻守大凌河城的绝大部分都是班军,战斗力差了很多。

后金的皇太极,对于大凌河城是异常关注的,大凌河城修筑的所有动静和进展的情况,皇太极都了如指掌,如果大凌河城修筑成功,对于后金将形成巨大的威胁,得知大明朝廷撤走驻守的辽东边军,皇太极立刻下令,后金与蒙古的军队,联合起来进攻大凌河城。

虽然卢发轩的来信,仅仅说到皇上已经下旨,命令辽东边军驰援大凌河城,打退后金鞑子的围攻,可此次战斗的过程与结果,吴宗睿已经知晓,明军三次的驰援,都以惨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的驰援,由孙承宗举荐的监军道张春率领的四万大军驰援,却因为张春的冒进惨败,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太极改变了战术,以围城打援应对明军的增援,而且后金铸造了火炮,以密集的火炮群轰炸驰援的明军,导致了明军的惨败。

大凌河之战从八月初六开始,持续到十月二十八日,以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的城门投降终结,前后持续八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场战斗,明军压根没有弄清楚皇太极围城打援的战术,不断的派兵增援,结果损失惨重,关外的精锐军队几乎丧失殆尽,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承担责任,被迫致仕。

明军之中,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大凌河之战的惨败,辽东边军惨重的损失,让明军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

大凌河之战,后金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而大明朝廷则是遭遇到战略性失败。

若不是后金的国力孱弱,无力进攻整个的大明,大明王朝恐怕早就覆灭。

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目光都集中在大凌河城,可吴宗睿的注意力,却在登州和莱州。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登莱巡抚孙元化就会接到皇上的圣旨,要求他派遣登州和莱州的新军,前去驰援大凌河城,而孙元化也是信心满满的派遣游击将军孔友德,率领驻守登州的两千军士,以及大量的火炮前去驰援,毕竟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登州和莱州的新军产生质疑,认为新军消耗太多的银两,却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援军本来是打算乘船横渡渤海,抵达辽东前线的耀州盐场集结,参与战斗,可是十月气温已经变得寒冷,此时的渤海,风大浪大,容易发生海难,孔友德率领的军士,出海不久就遇见了大风浪,不得不返航。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回到登州,已经是十月初,压根赶不及大凌河之战,孙元化为了给皇上和朝廷一个交代,竟然命令孔友德率领援军,从陆路绕过渤海,前往大凌河城驰援,谁都知道,孔友德率领的援军,携带大量的火炮,全部依靠畜力和人力运送,最快也要月余才能够抵达,等到他们抵达大凌河城,黄花菜都凉了。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前往大凌河城的时候,会路过青州,造反之后,杀向登州的时候,同样会路过青州,青州也就是在孔友德援军两次过境的时候,遭遇到荼毒。

这就是吴宗睿和信义押司的机会。

倒不是说彻底的剿灭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士,吴宗睿看重的是孔友德拥有的火炮,如果能够想办法缴获孔友德大军之中的一些火炮和弹药,则能够大大的增强军队的进攻强度。

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做出实质性的准备了。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不可能公开进攻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叛军,但这也是信义押司的优势所在,昏聩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和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友德已经哗变的情况之下,依旧相信用钱粮能够稳住哗变的军队,所以命令沿途的军队让开道路,不得进攻,放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队回到登州,这就让孔友德毫无顾忌,一路劫掠,最终占领了登州府城。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就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发起对孔友德及其叛军的进攻。

进攻需要计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必要的时候,信义押司可以转换身份,发起进攻。

一切都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实力。

“先生,从今日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了解登州和莱州的局势,随时给我禀报,大凌河城之战打响了,我认为可能影响到山东以及登州莱州等地,信义押司需要抓住机会。。。”

曾永忠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