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为何特赦(1 / 2)

妙真三人在福建历练得不亦乐乎,连王璁都不管了,收到小师叔的信直接丢到一旁,只当知道了。

等潘筠从工部忙出来,赈灾物资已经都发放下去,这次的风灾和水灾不仅提前做了准备,事后赈灾也很及时,一直没出岔子,朝廷风评好转,甚至有百姓私下议论:“新帝比先帝好……”

但也有人私语:“新帝耗费钱粮收买民心,国库若空,天下将有大祸。”

潘筠一边往瑞金县走,一边听市井上的议论。

大明最后亡于财政危机,所以那人话说对了一半,国库若空,天下将有大祸。

但是,她,还有百官,都不会让大明走到这一步的。

朝中虽有贪官污吏,却也有公正为国之人,此时,百官、士绅和天下人对朱氏依旧满怀敬佩之心。

老朱可是四百年来惟一收复燕云十六州,使南北统一的人;

太宗和仁宗的威势还在,而当今又有改革之心,人也听劝,少了王振这样的奸宦在旁打岔,百官名留青史的雄心又熊熊燃烧而起。

而潘筠要走的,除了帮皇帝引个路,就是做好平衡百官的那枚秤砣。

毕竟,少了奸宦牵制百官,可不得她这个妖道上吗?

潘筠想到她出京前,太学已经秘密新增科目,从学中和吏员中挑选合适的人学习她给的电报法,相信,最长半年,电报就可以在全国用起来,到那时,信息传播更加迅速,经济的发展也只会更加的迅速。

潘筠一到瑞金县县衙,便在县衙门口看到捧着一只碗蹲在门口的蒲敏。

潘筠挑眉,走上前去。

正在发呆的蒲敏顺着她的脚抬头往上看,见是她,立即抱着破碗起身:“国师,您来了。”

潘筠:“衙门没给你发回家的路费?”

蒲敏苦笑:“朝廷能特赦已是我等之幸,放眼天下,没有哪个犯人被赦免后能得衙门的钱财回乡的。”

所以,除了在本地服刑的犯人外,流放到外地的犯人,被赦免后要么留在当地,要么一路乞讨回乡,日子也并不好过。

这种细节的东西潘筠还真不知道。

潘筠丢给蒲敏一块银子,让他去租马:“若我不来,你就打算这么待着?”

蒲敏从兜里抓出一把铜钱道:“国师今日若还不来,明日我就会用这些钱一路朝东走,我会编草鞋和草蜢,再到粮店里买上两斤面,够我走好几天了。”

潘筠这才满意。

俩人快马回到泉州。

妙真三人在泉州及附近府县赈灾,四处开义诊,很是有名。

俩人在进城前看到官道旁边的草地上摆了几张桌子,妙真几人就坐在桌后,百十个衣衫俭朴的百姓穿着草鞋在路边有序的排队,孩子四处跑动,手上拿着草鞋、土布和馒头包子等向过路的人兜售。

他们只在路边招手,并不随便穿越官道,所以潘筠虽放慢马速,却没有停下,直接越过他们往城门方向去。

妙真似有所感,抬起头看去,师侄两个远远对视一眼,然后一个继续赶路,一个低下头去继续写药方。

蒲敏也看到了妙真三人,迟疑了一下,但见潘筠不停,便只能紧随她而去。

俩人一路回到泉州城,蒲敏勒紧马,感谢潘筠一路相助,他道:“国师便送我到此处吧?”

潘筠掀起眼皮看他,道:“蒲敏,贫道费尽心机将你从矿场带出来,可不是为了看你与蒲思相斗的,我的终极目的,你要为我,为陛下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