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抱着一线希望,是自欺欺人也好,她又一回拨通了查分数的电话,麻木的电子女音重复着刚才的分数,张卓怡右手中握着的笔松了,掉到了地上。
她没蹲下捡起来,绝望地挂断了电话,把听筒放回原来的位置。
失魂落魄般,她一屁股坐到了客厅的沙发上,随便甩掉脚下穿着的鞋子,随性地把两条腿也放到了沙发上,整个人蜷缩成一团,像只受伤的小兽。
“镜,怎么样啊……啊……?”张卓怡本想独自就这么呆着的,却不想刚刚出门的爸爸又折回来了。
张卓怡当然知道爸爸在问什么,但是她还是明知故问,不耐烦地说:“什么怎么样啊……啊……,你说话说清楚好不好。”
张爸爸知道自己的女儿脾气从来也都很好的,今天居然这么跟他说话,可想而知,结果不是那么好。
“没事的,能上什么学校咱们就去。”张爸爸宽慰女儿。
“那些很不好的学校也去吗?我上了这么久的学,学习那么努力,难道就为了上不好的学校?”张卓怡的一句反问倒叫张爸爸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爸爸看到地上躺着的高考填报志愿指南的书,认真地看了起来,手里还拿着笔在做标记。
“我想好了,不然就复读吧,真的,我不怕辛苦。”
听到女儿这么说,张爸爸很心疼,他说:“女儿,到底多少分啊……啊……,至于吗?”
“不到五百,差几分,才四百九十多。”张卓怡的眼睛中没有了光,眼神黯淡。
“不少了啊……啊……,能去个三本。”张爸爸从来是知足常乐的,他和张妈妈不同,从不给女儿太大的压力,他想到的是女儿的快乐。
张卓怡什么也没有说,只静静地走到自己的房间,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躺着。
而赵成浩,等到的是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幸亏他有北京户口,要不然,他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浩,告诉祖父,成绩是多少?”赵老爷对孙子的事情,从来也都是事必躬亲,高考这件事更是如此,每一日也都吩咐周叔给他做很多滋补的营养餐。
“542。”赵成浩有气无力地说,他知道,这个分数让他底气不足。
“不是很好。好在我给你办了这个。”赵老爷手里拿着一个小绿本,在赵成浩的眼前晃了晃。
赵成浩从祖父手中接过来,户口本?
赵成浩从不知道,祖父给自己办户口本的事情,打开户口本,赵成浩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内页里面。
他的北京户口。
对于赵成浩所在的人口大省来说,本地的户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劣势,比起京津的考生,同样是重点院校,分数线相差有好几十分,多的甚至有近百分。
对于一分之差就千军万马的高考来说,一个好户口无疑就是一个到达理想学校的捷径。
而如果家里没有钱,办北京的户口,简直是痴人说梦。
赵成浩知道,他这回不算输,只是赢得也不是那么光彩。因为他家的钱,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进入别人努力很多倍才能去的学校。
清华大学可能有些玄,但这个分数加上北京户口,是肯定能进入人民大学之类的学校的。也不算是个不错的归宿了。
“祖父,我想靠自己的努力再考一年。我不想考这张户口。”赵成浩说,他最厌恶的就是不公平。而现在自己所凭借的正是户籍上的政策。
“祖父知道你怎么想的,你还小,很多想法不成熟。这世界哪里有那么多的公平。”赵老爷劝着孙子。
“我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就得到的东西,不公平啊……啊……。”
“听祖父的话。没必要浪费一年的时候,咱们用钱在买时间和优势,公平得很嘛。”赵老爷显然有些不高兴了,语气中透着不容置喙的力量。
“但是,祖父--”赵成浩话还没说完,赵老爷就大断了他:“你如果还认我这个祖父就听我的,行了,我要去休息了,你准备下报名的事情吧。”
赵成浩知道,从小到大,家里的大事小情也都是祖父拿主意,他做的决定就是权威,谁也不许反对,反对也没有用,事情最后但是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的。
赵成浩尽管表达了反抗,但是还是在行动上屈从于祖父,他还是依赖于赵家,尽管他有时候厌恶赵家给他带来的便利。
而赵朔光,在儿子赵成浩给了他一通电话,告诉发生的事情后,却只是冷笑一声:“他终于开始干预你的人生了,儿子,你自己选择。不要像爸爸一样。”
赵成浩听着爸爸的话,感到很难过。爸爸和祖父有时候看起来真的不像父子,两个人有些敌对,有时候又很客气。特别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彼此,而这么一种客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从赵成浩记事的时候开始,他的家庭就是这样奇怪的构成。
而只有从家里的相册里,他才能看到往日温馨的大家庭,母亲的笑容,祖父和爸爸亲密无间的照片。
高考最后的录取工作已经完成了。
赵成浩终归还是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媒体专业录取;而张卓怡,把妈妈已经给她填好的上海的某一个三本学校改成了北京的一个专科院校。
两个人,最好还是要一起奔向北京--一个全中国人也都知道,但对在南方小城长大的二人来说很陌生的城市。
还有几个人也是去向已定。
王何映也去北京,上的是中国政法大学;马晨峰和许越越,上的是本地的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李明凯成功地上了自己心仪的成也都体校;而秦楠,选择了南京的一所学校。
大家各有各的选择,尽管结果不是那么皆大欢喜,但是好歹,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归宿。
从上小学到高中结束,张卓怡觉得经历了很多回毕业,但是没有一回,比起高中毕业来得更加意义非凡。
因为过去的每回毕业,大家尽管不在一个班级,甚至不在一个学校,但也都还是一个城里的,没事的时候能见见面。
而如今,大家要天涯海角,各自闯荡去了。正如朴树的那些花儿所唱:
她们也都老了吗?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
……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陪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陪在她身体旁边,
……
赵成浩说:“张卓怡,我们一起去北京吧,我要补偿你。”
“我不想去。”张卓怡显然还在耿耿于怀,为什么每回她生气,赵成浩也都选择默默地离开,留她独自在原地呢?
赵成浩是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给张卓怡爱和关怀,而张卓怡,显然对这样的方式不甚满意。
“我想陪着你,我相信,你也想跟我在一起。如果你不喜欢我了,那我要你亲口告诉我。”
赵成浩情绪有些激动,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张卓怡是最让他感到窝心的人,他希望她能一直陪在自己身体旁边。
这是不是自私呢?张卓怡的分数要是想来北京,可以不可以上太好的学校,而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张卓怡,能甘心吗?
“当然如果你不甘心,我会支持你复读的。”赵成浩这回考虑到了张卓怡可能的想法。
“在北京,离你不远的地方,我能爬起来继续走下去。”张卓怡乐观地说。
张卓怡其实早就已经在见赵成浩之前,就填报了北京的几所学校,而悄悄改掉了妈妈填的上海的学校。
为此,张妈妈和女儿大吵了一架。
“女儿啊……啊……,妈妈是为你好。上海的话,你的路能走得轻松。你的成绩不能选太好的院校,将来就业就是个情况。去上海,你的小姨能给你安排工作。这样的话,你不用那么辛苦。”张妈妈在对女儿一顿臭骂之后,选择了苦口婆心地劝说。
谁知道女儿软硬不吃,怎么说也都不是很管用。
张妈妈伤心极了,第一次,这个女强人哭了。
“你走,你爱去哪里去哪里,我没你这么不懂事的女儿。”
现在的张卓怡,早就已经无路可退,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她也要一块走下去。
“我跟妈妈吵架了,她要我去上海,我没去,自己选的北京。”张卓怡说这话的时候,就有泪水从眼角缓缓流下来。
赵成浩说不出什么滋味,感动,心疼,愧疚,……五味杂陈。他一把抱住张卓怡,静静地说:“有我在,我在。”
他知道,张卓怡为了他们的感情,已经是破釜沉舟,选择了一个自己并没有明朗的前途。多年来的寒窗苦读,竟就换来这么个不痛不痒的结局。
张卓怡和赵成浩买了同一趟火车,准备北上,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小城,开始一段新的生活。赵成浩希望在北京能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和心爱的人白首不相离。而张卓怡,要向关心自己的父母证明,她会过得很好,她的选择没有错,她选择的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终生。
分别在即,火车票已经订好,只等着离开这个熟悉的小城的时刻了。张卓怡家里的气氛异常诡异,前些天张妈妈基本上和张卓怡不说话,母女俩尽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但就是能做到互不理睬。
开始的时候,张卓怡也是扛着,不理妈妈。但到了后来,她觉得毕竟是自己任性伤了妈妈,尽管妈妈也有不对,但她毕竟是张卓怡的母亲。张卓怡相通了,就决定妥协,自动跟妈妈找话说,但妈妈还是照样不理她。
因为爸爸的中立立场,妈妈怀恨在心,在家里也都“罢工”了。什么家务也不做,店里也是去的晚回来得早,好像是故意在给张卓怡父女俩点儿颜色看看。
张卓怡知道妈妈是个泼辣的个性,平时行动做事也都很硬气,而且软硬不吃。要想让妈妈回心转意,看来只有靠时间了。妈妈这回是真的生气了,不是一两句软话就能让她开口说话、摈弃前嫌的。
张卓怡每一日在家里呆着就变得特别不舒服,也都要独自离家远行了,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眷恋,没有家庭的温暖,只有妈妈的冷暴力。
她要出去找同学,算是转移注意力吧。这个地方没有爱,那她去有爱的地方。本来她是不想去同学聚会的,这么一种凑热闹的事,不是张卓怡爱做的。况且,除了许越越和马晨峰说要去,她根本没什么相熟的人,参加这个所谓的高中同学聚会。
赵成浩作为高三才过来的插班生,再加上向来独来独往,自然是没有他的份了。
叫上许越越,张卓怡觉得放心多了。两个人手拉着手来到了指定的汇合地点--一中门口。
欣慰的是,没有什么讨厌的面孔,多是半生不熟的同学,有的甚至直到毕业也都没有说过话。这样的一堆人硬是被安排在一起聚会,感觉总是不那么自然,别别扭扭的。
张卓怡没话找话,和旁边的两个人聊了两句,就不说什么了。只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新手机--这是张爸爸给张卓怡买的礼物,说是奖励她。
但是张卓怡心里知道,她考得这么烂,辜负老师和爸妈的希望,真的没什么好奖励的。爸爸这是给她的安慰奖啊……啊……。
“卓怡,我看看你的新手机。”许越越首先发现了,好奇地放在手上摸了又摸。那个时候,有手机的人不是特别多。
“真好看。比我爸爸的好用多了。”许越越一边玩着手机里的推箱子游戏,一边啧啧地称赞着。
张卓怡看着她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其他的人听到许越越这么说,倒是来了兴致,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张卓怡。有人问:“卓怡,看来你考得不错嘛,叔叔也都奖励手机给你了。我考上的省重点,啥也都没有呢。好羡慕哈。”
因为高考查分、填报志愿也都程序,也都是个人自己完成的,同学们虽然会互相说说。但张卓怡一向又是个嘴严、不喜欢说的,所以大家自然会认为她考得好,她的成绩从来也不差。
张卓怡听到别人这么说,明显是言过其实的,干脆地说:“我考得不好,录取的院校也不好。”
当随便的谈话遇上了较真的张卓怡,张卓怡的话只可以算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了。
“不会吧,你学习那么好?”这样的疑问显然是在好奇张卓怡的去向,既然已经说考得不好,那就必然会有此问。
张卓怡冲大家露出了个勉强的笑容,不想会答。
但总有人揪着情况不放,让人难堪,“镜,说说呗,看咱们是不是一个地方?”
张卓怡最不会的就是拒绝,她硬着头皮开口说:“北京的一个三流院校,没什么好说的。”
终于听到答案了,大家也都心满意足似的,好像听到了一个最爆炸的新闻,满足了自己的窥探欲和好奇心。
“你也都上三流了,那我们就不入流了。”有人开起了玩笑。
张卓怡听出了语气中的讽刺,从来骄傲的张卓怡也有落在人后的时候啊……啊……。
张卓怡委屈,怎么没有人安慰自己呢,这样的结果,不是她想要的。以为参加的聚会,尽管不熟悉,但起码有些温情在啊……啊……。而现在呢,竟是同学间的嫉妒和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