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光明与真知(1 / 2)

狄坤也被让卫东画出来的这个“北美光纤主干道”铺设大饼惊到。

觉得是不是太冒进了。

“我们现在都还没铺设上沙田到电视台的光纤,更不用说长距离跨城跨州的测试……”

让卫东只问:“你想不想让光纤铺满花旗,也铺满亚洲,再铺到全世界!”

狄坤看了他一眼:“我愿意为中华的富强,付出我所有的心血,让生你不用试探考验我。”

他俩坐在耶鲁大学校园的路边长椅上。

有这句话,让卫东就开诚布公。

他一贯都这样坦诚开道,哪怕现在站在花旗国土上:“好了,当我听见史蒂夫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我心头闪过的念头是,这会不会是新的工业革命,新的互联网产业革命,会不会让内地落后,由此又带来一轮被欺压掠夺,那你和我会不会是历史的罪人?”

就肉眼可见,狄坤那张典型的理工科学教脸庞,开始抽动皱眉:“会吗?”

让卫东摆事实:“史蒂夫告诉我,最早是由军方推动在几所院校间建立联网,然后是花旗国家科学基金会刚刚推动NSF网把百余所高校和部分专家连接起来,56K的传输速率,就是根小水管潺潺涓流,如果换成光纤就将变成洪水猛兽。”

其实后面是他知道的事实。

但狄坤以为说的是史蒂夫预测:“我有在耶鲁用这个NSF网,非常方便,所以才希望先租用卫星线路,连通HK到花旗本土的高校,建立起跟现代文明体系的联系,但确实没想到你这么激进的要马上投入到北美干线建设,因为在我看来目前的传输率虽然不高,但在这个网络上能做的事还是比较少。”

他是科学家,在所有人都以金属作为线材传输数据的时代,把玻璃纤维和激光结合起来传输数字数据。

能够破天荒的科技创新,并不意味着他就懂商业应用。

更何况这会儿还没开始音乐、视频的数字化浪潮。

网络应用更是一片空白。

建网主要就是满足图书馆共享的资料查阅功能,并且测试其中的国防ZZ用途。

整个花旗科研水平现在冠绝全球,但实际应用还是东瀛民用化做得最好。

专门从花旗淘各种先进科技,然后捏把捏把研发改造到家电产品中,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了。

让卫东能理解,而且对这类科学家在欧美获得了学习深研机会,实现个人学术腾飞的文明归属感更理解。

根本不提这茬儿,直接描述软件公司的思路:“前年我们做功夫软件,最终税前收益是1.2亿美元,去年到现在的软件收益大约在四亿多美元,今年我们准备展开更加丰富的软件试用模式,譬如你觉得可以随手做个什么软件,记录下做实验的什么数据,都可以放到我们的网上来卖,最后网站跟你分钱,是不是瞬间就能激发无数人来投身软件编程,激发这个行业飞速发展,也急需网络主干线提速拓宽?”

哪怕电脑才起步,北美也有数千万台各种设备了。

如果把这些电脑连成网,确实是个巨大的美好前景。

狄坤不用竭力想象,眼神里马上绽开清晰的向往:“太好了,这确实能激发更多人加入电脑网络,一定会让网络世界更早的联系起全世界,这会伤害到中华吗?”

这边的风景都是一脉相承,带着古典英伦风的石头建筑充满历史与宁静。

非常的岁月静好。

让卫东点头:“落后就要挨打,我从85年开始接手部分三线电子研究所,简单说就是把以前沿海地区的电子厂、科研单位从六十年代就搬迁到西南地区深山里,保证国家如果爆发外部大战,不会再出现抗战时候狼狈内迁的混乱,内地是个做事比较强调深谋远虑的地方。”

狄坤听得很认真。

让卫东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跟这类研究所扯上关系:“我不是什么官方人员,那家厂以前是做光学镜片的,我找上门跟他们研发出几美元的廉价相机,这让我真正依托工厂赚到钱,同时也盘活了这个几乎失去所有订单的半军工厂,所以后来接二连三接手不少这种厂,他们在深山里拆解苹果二型电脑,用手搓电焊的方式做集成电路,为的就是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电脑,可以算出原子弹、氢弹的设备,起码保证了国家现在越来越安定向好,哪怕有很大差距,却有无数人在默默努力追赶。”

顺便还指了指周围的美好:“我没有策反说服你的任何ZZ意图,我自己也是在HK的合法商人,只是我心里始终有根线,不能再让那片土地遭受过去一两百年的屈辱,所以我在海外做的事情都会衡量下,会不会伤害到拼命追赶的人,是拉开了差距,还是有助于都在同步发展,所以才来跟你探讨,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

狄坤随着他的手指看了看周遭:“我不是在这里读的大学,但很喜欢这里的气氛,花旗教育界有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我希望能把HK中文大学带上这样的人文高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学者,无论是哪方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