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贾宝玉的结局(2 / 2)

贾宝玉趴在地上,透过门缝向府里看去,只见原本青砖遍布的院子,透过那砖石的缝隙中,已经生出了杂草。

一群不知名的鸟儿蹦跳着,在府中寻着草籽吃。

“宝二爷。”

“宝玉。”

“我这几个孩子都是好的,唯独玉儿,可恶!淘气!”

“你这个孽障还不过来!”

“宝玉,你借二哥一百两银子,别叫你嫂子知道。”

往昔的点点滴滴在贾宝玉的脑海中回荡着,就连往日在他眼里比恶鬼还要凶狠的贾政,此刻竟然也变的和蔼可亲了起来。

就在贾宝玉愣神之际,一泼“天愤”从天而降,落在贾宝玉的头顶上。

贾宝玉又惊又怒,爬起来随手寻了块石头,便抛向在荣国府门顶筑巢的燕子。

随着啪的一声,燕子窝被石头打破!

几只燕子瞬间张开翅膀,从这朱门绮户之下飞向了一旁新建起的宅院门墙中。

贾宝玉原本还愤怒悲伤的心情,看到这一幕后不自觉的平静了下来,忽发狂笑,口中吟诵起旧时刘禹锡所写的诗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哈哈哈哈!好一个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不过是我等咎由自取啊!!”

贾宝玉状若疯癫,跌跌撞撞,见人便拽着人家笑。

面对这样一个状若疯癫之人,百姓自然惊恐,数度推搡,贾宝玉原本就湿哒哒的长袍沾染满了灰尘,变的狼狈不堪。

可贾宝玉却毫不在意,双手高举,大笑着,狂奔着,顺着荣宁街狂奔出去,不知所踪。

贾宝玉去了哪,谁也不知道,或者说也没有人想知道。

贾宝玉的失踪,宛若在大海之中扔下一颗沙砾,就连一个浪花也不曾起来。

北宁县主也好,北静王也罢,都不曾派人去寻过。

……

转眼又是一年除夕,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一队煞风景的锦衣卫、龙禁卫在大街上跑过,直奔北静王府。

前代老北静王任上亏空,侵吞军饷,结党营私,数罪并罚之下,判处抄家之罪。将北静王拿去刑部大牢,革去王位,交由三司审议后,再做定夺。

至于府中的一干女眷等,凡有诰命、圣券者,皆被褫夺。

北宁县主自然也不例外,褫夺县主封号,贬为庶民。

……

三月来,杏花满春园,巷陌间,听几许孩童戏言。

一名邋里邋遢的的花子,左手一根干枯的竹杖,右手捧着一个破了边,只剩下半个的碎碗,一步步的走在大街上。

看着被囚车押往刑场问斩的北静王,良久无言。

这乞丐拄着拐杖,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口中诵念着晦涩难懂的字语。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往生咒,既是替北静王往生,也是在为昔日的自己往生。

笑我痴,笑我癫,停步驻足马不前。

膏梁笑?公子怨?绯授朱门尽作一个闲。

轩辕事,古今传,林泉悠然又百年。

将军锤,右军砚,不过终付竹帛一笑谈。

漫长的史书长河中,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一家一姓是不会陨落的。

就好像天上的云朵一样,飘的再高,终有一天,也是要化作雨水,回到这片泥泞的大地之上。

(这本书写到现在我也挺意外的,因为一开始就是补偿上一本烂尾红楼的朋友们写的。

准备写个六七十万字就结束,所以贾府那一群类人生物会下线的那么早。

可最后写嗨了,又没收住,还埋了不少伏笔都没收回来呢,大家也挺喜欢的,就咬牙继续往下写吧。

其实我也察觉出来了,这本书跑题了,说是红楼,实际上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重要角色全是我原创,和红楼蛋的关系没有,后面的剧情不少朋友也觉得枯燥乏味了。

真是成也红楼,败也红楼啊!!最初的基调是同人文,后面想扩展和改也不好改了。

这是作者的锅。因为前面没准备写那么多,所以没铺垫那么多的东西。

再往下写,大家也会觉得不满意,所以再有几章,交代一下后续的情况,我就准备收了。

应该不算烂尾吧?(˵¯͒〰¯͒˵)

主要是红楼主要就是讲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以小见大,以家事写国事。

通过儿女情长,来衬托家国兴衰。对文学修养还有知识层面要求很高。

十个红楼同人,有九个都写成了下流种马文。最狠的我还看到过收王夫人的,也是牛逼。

再加上作者最不擅长的就是写情感戏,尤其是男女主的感情戏。

所以我选择了直接写朝堂。

而且作者是个反骨和倔驴,秦可卿的事情就让很多朋友不满意,抱歉了。

大家想必也看出来了,作者写感情戏真心不好。这本书能有不错的成绩,都是靠读者抬举烟柳画桥。

感谢,感谢。

下一本书写什么待定,不过有几个选择:西游记同人(只有西游背景,无乱七八糟洪荒啥的)

武周时期历史文(作者按唐书的资料去写,主要是为了报复……啊不是,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历史。)

三国同人、水浒传同人、现代都市灵异文(搞笑发糖为主春原创)

怎么说呢,都觉得挺有意思的。写那个具体看情况吧。

当然,这本书后续完结后还是会不断更新番外的。争取把后续一些事情再交代一下。

对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投票,想看哪种书。作者尽量满足。

但不论我写什么文,感情戏都不可能多,这是一定的。因为作者文笔差,写不来感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