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次奏疏能通过来之不易,以武将现在的地位,还无法和文官掰手腕。
如果不是苏泽帮忙,他们早就被科道锤死了。
兵部还管辖着京师新军,怕是多少兵部官员都盯着他们,等着他们犯错。
李如松也并没有狂妄的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影响到朝堂的军事决策。
他们这批军官,对皇帝来说就是个参考,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听听军官的声音。
见到李如松的态度摆的正,高远终于放心。
高远叹息道:
“可惜本将年纪太大了,要是能年轻十岁,我也想去武监读书了。”
“武监出来的,好样的!”
能得到这些百战沙场的军官如此评价,李如松也十分的骄傲。
高远知道自己前下属前途不可限量,又组织军中欢送,报道当天更是亲自送李如松来禁卫军营地报道。
“李班正!”
还没踏入禁卫军营房,李如松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正是和自己一起起草奏疏的刘荩臣。
“刘兄!”
刘荩臣对着李如松行礼:
“这次如果不是李班正带着我上书,何来如此的恩赏!这次我爹可是狠狠的夸了我,我这辈子都没被这么夸过!”
李如松知道刘荩臣是诚意伯世子,诚意伯好不容易才复爵,对这个继承人教育非常严格。
而诚意伯也是勋贵之一,更明白这次皇帝嘉奖的深意,自然对儿子十分满意。
对勋贵来说,这些赏金职位都是次要的,反正刘荩臣日后都要承袭诚意伯的爵位的。
重要的是能够在皇帝身边筹谋军机,这对于一个勋贵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勋贵争的是什么?不就是皇帝的信任和恩宠吗?
刘荩臣又突然说道:
“对了,李班正可有婚配?”
“啊?”
“那个,我家中有个妹妹还没出阁。”
刘荩臣看到李如松盯着自己,连忙说道:
“李班正,我妹可长得不像我,像我娘。”
李如松确实没有婚约,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如今被很多人盯着,他连忙说道:
“此等大事,还是要父亲做主。”
刘荩臣连连说道:
“是也是也,这件事还需要令尊做主,李班正如果没有婚约,家父会派人去辽东的。”
李如松突然有些头大,看来出风头也不完全是好事。
“李班正。”
李如松抬起头,看到了一个眼熟的身影,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来,这是短暂在武监中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沐昌佑。
受到朱时坤的影响,李如松对于这个武监“逃兵”也没有好感。
沐昌佑没有读完武监,就运作塞进了禁卫军,这种人自然不会被科班出身的人看得起。
但是日后两人都是同僚,而且沐昌佑是现任黔国公的弟弟,也不是李如松能随意得罪的,他也恭恭敬敬的行礼。
沐昌佑也摆出一副热情的样子,他热情将李如松拉到一边说道:
“李班正是否婚配?”
?
李如松从没想过,这榜下捉婿也会发生自己身上,自己刚刚调入禁卫军,就上门了两场婚事。
沐昌佑笑着说道:
“在下有一个妹妹,和家兄都是同胞所生。”
好家伙,这是现任黔国公的弟弟,也算是黔国公府一脉的嫡女啊!
和刚刚复爵的诚意伯家不同,黔国公虽然远在云南,但是大明的超品国公,联姻的都是勋贵重臣。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沐昌佑的笑脸,李如松总有些抵触的情绪,他拿出同样的说辞道:
“此等大事,还是要家父做主。”
沐昌佑点头说道:
“正是正是,家中已经遣人去东北了。”
李如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封奏疏,竟然成了勋贵联姻的香饽饽。
接下来又有几家勋臣子弟来找自己,都说自家有适龄婚配的女眷,也都被李如松用同样的话术挡住了。
甚至不仅仅是李如松本人,这次调入禁卫军的武官,只要是尚未婚配的,都被人问婚,不少都是他们以前根本不可能高攀的对象。
不少人也都没抵挡住,直接就应了下来,甚至最快的一名京营的世兵子弟,连婚期都已经定下来了。
这件事还是交给父亲头疼去吧,李如松兢兢业业的开始了自己的禁卫军工作。
——
隆庆六年进入倒计时,在所有衙门都开始陆续封印锁衙之后,内阁也终于开始准备放假了。
苏泽执掌的中书门下五房,也终于到了放假的时候。
腊月二十四日,这是苏泽年前最忙碌的一年,喊来五房的房正,苏泽开始处理最后的杂务。
先是罗万化汇报道:
“检正,中书门下的宿舍楼已经完工,年前已经陆续交付了,只是还多出来了几套?”
为了方便中书门下五房办公,皇帝特旨在紫禁城附近圈了一片土地,用来建造中书门下五房的廉租宿舍楼。
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加上水泥厂和新式砖窑的投建,新式土楼的建设周期进一步缩短,土楼的造价也越来越便宜。
如今各部衙门都在想办法建造自己的廉租宿舍楼,这也算是各衙门笼络人心的福利。
苏泽说道:
“咱们占了中书科和六科的地盘,罗孔目你去问问,如果中书科和六科有家贫路远的官员,就把他们登记上。”
众人看向苏泽,本以为苏泽和六科关系不睦,却没想到他竟然要带上六科分房。
六科都察院身为监察机关,自然不可能给自己盖楼。
特别是六科,虽然权力很大,但是人数太少,部门也没有多少预算。
很多科道官员家中确实清贫。
不过苏泽已经发话了,罗万化自然应了下来。
吏房主司宋之韩也汇报道:
“高首辅前几天让我们吏房拟一份补缺名单,但是吏部那边不太配合,说《事迹文书》乃是朝廷机密,不让我们翻阅。”
《事迹文书》就是官员履历了,内阁掌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之权,但是七品以下的官员太多了,又不可能都让阁老们一个一个去任命。
所以吏房要负责草拟名单,并且还要附上简单的考核报告让阁老们参考。
宋之韩汇报的问题要让苏泽有些头疼,吏部为什么不配合,苏泽心中自然清楚。
但这样的小事,也要汇报阁老们,又显得中书门下五房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