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罗伊时代(1 / 2)

混合采访区里,法国球员们三三两两接受采访,脸上都带着笑容。

毕竟最后时刻绝杀赢球,总归是件高兴的事。

但多梅内克和亨利明显不在这个行列。

教练被记者们团团围住,面对“为什么直到89分钟才进球”的提问,他不停地推着眼镜,重复着“重要的是我们赢了”。

而亨利站在一旁,脸色不太好看。

从齐达内退役后的第一场比赛开始,亨利和罗伊的较量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整场比赛,亨利在右路形同梦游,不仅零射正,连像样的威胁传球都没能送出。

反观罗伊,三次突破造险,最后还用一记任意球绝杀拯救了球队。

更尴尬的是两人的互动。

第67分钟罗伊突破后明明可以分球给空位的亨利,却选择自己强行打门。

而第81分钟亨利在右路拿球时,罗伊甚至没有跑位接应,直接站在原地摊手。

这些细节被摄像机捕捉得一清二楚,让所谓“双核驱动”的说法显得格外可笑。

亨利声音比平时低沉:“说实话,我们到现在还在想念齐祖。每次训练时都会想起他在场上的样子,那种掌控力是无人能替代的。我知道足球要向前看,但有些球员就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亲自去劝他回来。我会告诉他,法国队需要他,这支球队不能没有他的领导。即便他已经退役,但他在更衣室的影响力依然无人能及。我们不该总是活在过去,但像齐达内这样的球员,值得我们打破常规去争取。”

“上周我还给他打过电话。”

亨利扯了扯嘴角露出个苦笑:“我说你要是再不回来,更衣室就要乱套了。你们别笑,我是认真的。只要他愿意,我明天就开车去马德里接人。”

他转身离开前最后扔下一句:“有些天才就像空气,存在时你觉得理所当然,等消失了才知道根本没法呼吸。”

而在原来的时空,他的原话是:“我们真的很想念他们,但是我们还是应该重新开始向前看,那一代人已成过眼烟云,大家把他们记在脑袋里就行了。现在是该我们这一代接班登上舞台的时候了,虽然并不容易,可我必须挺住。我们别每次都提起那些退休的球星了,要是那样的话,是不是米歇尔-普拉蒂尼也应该成为我们怀念的对象呢?”

最尴尬的是罗伊接受采访时。

当有记者说“现在这支法国队是不是该叫罗伊队”时,现场突然安静了一瞬。

多梅内克猛地抬头,亨利直接转身走开。

罗伊面对记者们七嘴八舌的追问,表情始终很平静。

他缓缓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我不想说太多场面话胜利确实是全队努力的结果。但说实话,以今晚的表现来看,我们差点就只能带走一分。这跟全队状态不佳、对新战术不适应有很大关系。如果今天是平局或者输球,我会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作为前锋,没能用进球帮助球队就是我的失职。”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扫过在场的记者:“但既然我打进了那个球,那我就有责任把真实想法说出来:我们这些球员在俱乐部都没踢过352阵型,适应新打法确实需要时间。但问题没那么简单.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最适合现有球员的阵容体系。教练组准备了好几套战术方案,但今天我们和这套352的配合实在太生疏了。

最后他微微抬起下巴:“也许下一场比赛,我们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这才是重建中的法国队应有的发展方向。”

记者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了罗伊:“法国队没有了齐达内,会造成什么影响?”

罗伊的回答很干脆:“法国队缺了谁都会有影响,多谁也会有影响。但不管怎样,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赢球.总会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记者追问道:“那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罗伊直视着记者:“你可以去问更衣室里的每一个人,我相信他们都愿意承担责任。但既然你现在问的是我.我会告诉你,在法国队,罗伊会负起自己的责任。”

他轻轻笑了笑:“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会负责.并且会尽我所能,为球队带来胜利。”

罗伊的这番话几乎就是在宣告,在齐达内退役后,他要成为法国队新的核心和领袖。

虽然媒体早有类似的论调,但不少人还是对他的资历提出质疑——毕竟他才19岁,很多人觉得应该再磨练几年。

更有人认为,27岁的亨利无论是从年龄还是国家队经验来看,都更适合先担任过渡期的领袖和核心。

多梅内克转过身,目光直直地看向罗伊。

罗伊的第一段采访,显然就是说给他听的:

“我不喜欢你的战术和阵型,我在这个体系里踢得很别扭.我说过你有好几套战术方案,但愿你是真的有,而不是空谈什么崭新的法国队。”

罗伊转身就走,没再多说半句废话。

在足坛混出名堂后,他出席各种晚宴、接受采访,早就学会了戴着面具做人。

但那些被他礼貌微笑骗过的人都忘了。

这个现在说话滴水不漏的球星,初出茅庐时在更衣室是头什么样的恶虎。

《队报》特稿:罗伊公开宣示法国队领导权

在法国队1-0险胜以色列的赛后采访中,19岁新星罗伊发表了令人瞩目的宣言。

面对记者关于“谁该承担责任”的提问,这位年轻前锋给出了直截了当的回应。

“你可以去问更衣室里的每个人,我相信他们都愿意负责。但既然你问的是我.在法国队,罗伊会负起自己的责任。”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会负责.并且会尽我所能为球队带来胜利。”

这番表态在法国足坛引发强烈反响。

通常年轻球员会表现出谦逊姿态,但这位已经手握欧冠、欧洲杯双料冠军的天才球员,选择以最直接的方式宣告自己的领袖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罗伊的发言发生在齐达内退役后的首场正式比赛。

这位19岁小将用绝杀进球和这番宣言,似乎有意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法国队已经进入新时代。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这样的表态会引发争议时,罗伊只是简单回应:“我只说真话。”

随后便离开了采访区。

这样的直率或许正是当下的法国足球所需要的。

历史上,每当法国队处于动荡时期,总会有一位强势领袖挺身而出——1984年欧洲杯上的普拉蒂尼在更衣室直言不讳,带领球队登顶;1996年欧洲杯前,雅凯不顾争议将坎通纳排除在大名单外;2000年欧洲杯期间,勒梅尔果断弃用状态不佳的杜加里。这些看似强硬的决策,最终都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罗伊的直言不讳让人想起1958年的方丹,那位在世界杯上毫不掩饰自己进球欲望的射手,最终创造了单届13球的传奇纪录。也让人想起戴高乐将军在1940年法国战败后的坚定宣言:“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整场战争。”

如今的法国队正处在后齐达内时代的重建期,需要的或许正是这种不绕弯子的领导方式。罗伊用进球和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现在,他又用最直接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足球场上,有时候最直白的表达反而最能凝聚人心。正如法国传奇教练伊达尔戈曾说过的:“伟大的球员从不回避责任,他们主动拥抱它。”

(本报记者让-马克-佩兰发自法兰西大球场)

法国队1-0险胜以色列后,全队连夜返回了克莱枫丹训练基地。

更衣室里的气氛异常沉闷,球员们各自收拾行李时都刻意避开眼神交流。

就连平时最爱说笑的几个年轻球员,此刻也只是低头沉默。

主教练多梅内克从第二天开始,陆续叫了几名球员到他的办公室谈话。

但人们很快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真正举足轻重的球员,他一个都没找。

亨利和维埃拉这些老将照常在健身房加练,却始终没等到教练的召唤。

皮雷独自在球场加练任意球时,有工作人员看见他时不时望向教练办公室的方向。

马克莱莱则像往常一样安静,只是训练结束后在更衣室待的时间比平时更长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罗伊和他的摩纳哥帮朋友们。

这群人占据了餐厅最大的一张桌子,吃饭时谈笑风生,声音大得整个食堂都能听见。

但每当多梅内克从旁边经过时,他们就会突然降低音量,等教练走远后又恢复说笑。

基地里的工作人员都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氛围。

罗伊开始有意识地与队内的年轻球员走近,主动与门迪、朗德罗、布姆松、西塞等人交流互动。

罗伊虽然只有19岁,但已经是法国队年轻一代中最耀眼的存在。

门迪25岁,朗德罗24岁,布姆松23岁,西塞22岁。

这些本该是中生代球员的队友,此刻却都下意识地围拢在这个少年身边。

在更衣室这个特殊的小社会里,权力的交接从来不是按资排辈那么简单。

齐达内退役留下的真空,让每个人都嗅到了机会。

老将们还在怀念过去的荣光,中生代球员则茫然无措,这正是罗伊最好的时机。

就像街头帮派总要推举最狠的人,球队的更衣室也在寻找新的领袖。

多梅内克会不会下课?齐达内会不会复出?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队友们养成一个习惯——有事找罗伊商量,进球找罗伊庆祝,困难找罗伊解决。

多梅内克坐在教练席上,就像个临时的话事人。

教练可以换人,球队永远是球员的地盘。

更衣室里的权力游戏从来都是这样。

主教练来来去去,有实力的球员才是真正扎根在这里的人。

多梅内克今天还在布置战术,明天就可能收拾行李走人。

但罗伊不一样,他才19岁,至少还能在这支球队踢上十几年。

所以罗伊不急。

他像经营自己的地盘一样经营着更衣室的关系。

训练时给队友传球,聚餐时主动买单,比赛后帮年轻球员解围。

这些细水长流的投入,都是在巩固自己的根基。

老将们总会退役,教练组可能换血,但罗伊要确保无论谁来当这个“话事人”,都得倚重他这个“地头蛇’。

8月5日,皇家马德里官网发布了一则震动足坛的专访。

齐达内身着白色训练服,在马德里训练基地接受了俱乐部随队记者的独家采访。

采访内容被公布在皇马官方网站上。

“顺便问一下,有没有看法国队的比赛?”

“没有,我正在看麦当娜的演唱会。”

“离开了国家队,你现在感受如何?”

“我很好,说再见的感觉并不坏,我已经为国家队效力十年了。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离开。我不想再为此多说些什么了。我和皇马还有三年的合同,今后我只会和我的俱乐部联系在一起。我希望新一届国家队的球员们能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更多胜利。”

“但是他们好像还不太习惯你的离去?”

“我知道,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的离开是必要的,因为应当把更多机会给年轻球员。雅凯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知道他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这是肯定的。我说过,我在国家队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其他的不想再多说,我的职业生涯还没有结束。”

“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好的齐达内,更轻松、更具活力?”

“我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一个更好的齐达内。现在的我比任何时候都快乐,我没有那么多责任。我会好好的放松一下。你知道,我已经32岁了,还有两到三年就意味着我必须结束我的足球生涯。现在我是离开国家队,将来我也要离开足球场,真正的退休。”

“你几乎已经得到了一切,你还想得到些什么?”

“我还想继续赢得比赛,特别是上赛季失利后。像皇马这样的球队,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我们别无选择。”

“今年,联赛、冠军杯是这些吗?”

“我不想说我们要夺得哪项比赛的冠军。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战胜每一支球队,并且怎样使自身得到提高。最后,我们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我绝不会说我想要赢得联赛冠军、冠军杯冠军”

“你似乎要为上赛季复仇。”

“是的。”

但最关键的发言出现在采访最后两分钟。

记者问及是否可能复出时,齐祖没有直接否认:“在足球世界,永远不要说永远。”

这段看似随意的对话在发布后立即被全球媒体转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齐达内特意提到“最近接到很多法国队友的电话”,并意味深长地补充:“特别是蒂埃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

这篇精心设计的采访稿,字里行间都在释放信号:当法国传奇开始公开谈论“想念国家队”,距离正式复出往往只差一场关键比赛的失利作为导火索。

法罗群岛是位于北大西洋的丹麦自治领地,由18座火山岛组成,以崎岖海岸线、多风气候和维京文化著称。

9月6日。

法国队从巴黎出发,先飞往丹麦哥本哈根中转,再转乘小飞机前往法罗群岛。

飞机降落在主岛西边的沃格岛机场,这里距离比赛地托尔斯港还有四十多公里。

全队下了飞机,坐上提前安排好的大巴车,沿着蜿蜒的海边公路又开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抵达托尔斯港的酒店。

这一路折腾下来,从巴黎出发算起,差不多花了七八个小时。

从机场到酒店的大巴上,整整一个小时没人说话。

多梅内克皱着眉头看窗外,球员们要么低头看杂志,要么假装睡觉。

车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发动机的嗡嗡声提醒着时间在流逝。

谁也没想到,法国队来到苏格兰北边的法罗群岛比赛,竟然会这么紧张。

虽然热身赛赢了波黑,预选赛也勉强绝杀了以色列,但全队上下都绷着一根弦。

年轻球员们更是压力山大。

多梅内克嘴上说着不担心,心里却比谁都着急。

这场对法罗群岛的比赛,不光关系到法国队的声誉,更直接决定他能不能继续执教。

站在荒凉的海边,他裹紧灰色西装,望着海浪发了好久的呆。

就像这座孤零零的小岛被海水包围一样,他也被四面八方的质疑声淹没了。

多梅内克的处境其实很微妙,他和法国足协的合同虽然谈妥了,却迟迟没有正式签字归档。

这份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足协有权在每年年底根据比赛成绩,随时无条件解雇主教练。也就是说,即便这场赢了法罗群岛,只要接下来两场踢砸了,他的帅位照样岌岌可危。

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让多梅内克像极了棋盘上过河的卒子。

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拱,连回头看一眼的余地都没有。

每一场比赛都是生死战,输了就直接出局,连补考的机会都不给。

现在他站在场边指挥时,总不自觉地想起办公室内的合同复印件,仿佛那薄薄几张纸随时可能变成解聘通知书。

9月7日的训练场上,多梅内克一反常态地没有公布第二天的首发名单。

这本该是他“透明执教”承诺的重要标志。

在分组对抗中,他依然执着地演练着352阵型,可谁都看得出来,这位主教练心里正在天人交战。

分组对抗进行到一半时,罗伊突然在禁区前沿内切,一记弧线球被门将朗德罗扑出。

他漫不经心地追上去补了一脚,却突然像踩空似的踉跄几步,整个人重重跌坐在草皮上。

“脚踝.”

他皱着眉,朝场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法继续。

多梅内克脸色瞬间变了,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场内。

罗伊要是伤了,这场对法罗群岛的比赛还怎么踢?

队医赶紧跑过来检查,罗伊却只是低头揉着脚踝。

反复检查了几遍,队医皱着眉头对多梅内克摇了摇头。

脚踝既没肿胀也没淤血,活动度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