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院试(2 / 2)

状元郎 三戒大师 1781 字 6天前

身为案首得有这个基本素质,可是他却没想到,这样看上去吃得更香。

看得巡场的吕同知等人口水直流,恨不得上前跟他讨要张小饼,也尝尝啥玩意儿这么香。

但有人真想上前,马上就被吕同知拉住了。“饿了啃馍去!”

同场的考生也没好过到哪去。大家都是一个点儿起一个点儿吃,这会儿肚子都空了。一直忙着做题没觉着饿,现在闻着饭香肚子就开始打鼓了,脑子也不转了。

只好都搁下笔,收起摊儿,拿出吃食先祭了五脏庙再说。

~~

美食虽好,苏录也不敢尽享,吃了六分饱便停下来,将剩下的食物收拾回食盒,装进考篮。

再拿出帕子擦干净手,最后将桌子抹一遍。

耐心等到大伙儿都吃完饭收了摊,看看还有时间,他又举手轻声道:“出恭。”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考生自五更进场,天黑出场,整整大大半天在考场里,谁也得出恭。

其实他早就憋不住了,只是考虑到大家还在吃饭,所以一直忍到现在……

吕同知点点头,一个胥吏便过来,领着苏录来到廊下的便桶前,然后盯着他。

苏录看一眼胥吏,胥吏目不转睛,没有丝毫要回避的意思。

“抱歉苏案首,职责所在。”胥吏声如蚊蚋道。嗯,并不是想看一看案首的小鸟长啥样。

苏录无奈,只好解开裤带,哗哗哗……

胥吏两眼瞪得溜圆。

~~

苏录一身轻松地回到座位上,神清气爽地掏出帕子擦净了手,便闭目养神,静等巳时放题。

过了小半个时辰,一声云板敲响,苏录睁开眼睛,果然看到书吏举着考牌开始到处游走了。

他这才重新摆开文房四宝,待到书吏行至考棚前,提起笔来抄录第二道题目——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苏录一看,这同样是一道大题,出自《孟子离娄上》,属整句双股题。写作需兼顾两义、不可偏废,要分别阐释每句内涵,又需关联二者的共性。

这道题同样堂堂正正,没有丝毫为难考生的意思,显示出考官极大的自信——本院可以只凭文章优劣来分高下!

只是苏录怎么感觉这两道题目,都像在隐晦地骂人呢?

至于骂的是谁?反正不是自己,所以他也没细寻思,便按部就班如庖丁解牛,审题构思,破题成文……

这篇文章同样做得极顺,苏录如前篇那般反复斟酌,完成初稿时也不过才刚到午时。

他又拿出第一篇八股,重新细读起来,果然心中又涌出几句精妙的句子……

文章做得越多,苏录就越相信那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很多时候,好的句子不是硬构思出来的,而是靠潜意识萌发的,需要时间酝酿,让它自己浮现出来。

为第一篇文章《道之以政》,做完最后的修改,苏录又转到第二篇《恭者不侮人》,如法炮制……

两篇文章皆定稿后,苏录这才从卷袋中拿出答题卷,将折页展开,重新换一支状态最好的小白云,蘸匀了墨汁,一笔一划地工整誊写。

写过那篇《色难容易帖》之后,他的‘高粱体’明显上了一个台阶,笔法彻底不再拘谨,枝叶舒展间透着旺盛的生命力,令人耳目一新,观之心情畅快。却又遵循着姜体字的基本规范,并没有出格。

写完最后一捺,苏录搁下毛笔,轻轻活动着手腕,审视着长长的考卷。没有任何的错字、漏字,格式也准确无误。

他长长舒了口气,头场院试这就算完成了。

此时天色尚早,跟他县试完试的时间差不多。不过他感觉今日的两篇文章,都比当初县试做得好。也许是因为没什么压力,反而发挥更从容的缘故吧……

苏录早就想通了,既然大宗师看自己不顺眼,估计案首就别想了。但州案首只要院试时不犯大错,都会被取中的,无非就是名次难看一点。

反正能中秀才就行,这可是他当年读书时的理想啊!

人要不忘初心嘛。

虽然距离申时交卷还早,但苏录不会再给自己出题做了。总结教训,不再犯错,是考试机器的基本素质。

他便如老僧入定般坐在那里,静等黄昏降临……

ps.求月票!!求订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