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整编完成。(2 / 2)

“在我这,不管你是从哪个山头下来的,不管你以前是扛大包的,还是念过洋书的!只要你听招呼守规矩,只要你能打仗,能给我打出威风,打出地盘,老子就提拔你!老子就给你送钱、送女人,老子就给你撑腰!”

这番话掷地有声,虽然带着一身匪气,可也着实带着刘鼎山的个人魅力。

军官们都挺直了腰板,眼神灼热。

在这个讲究派系、论资排辈的乱世,刘鼎山这番“唯才是举”的宣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那些有本事却苦无门路的人看到了希望。

接着,又看了眼左手边的刘镇庭。

刘镇庭点点头,站起身开始宣读各旅副旅长、参谋长和各团长的名单。

每一个名字念出,被点到的人都会猛地站起,立正,声音洪亮地应道:“是!谢司令栽培!”

眼神中充满了激动、感激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名单里,有刘鼎山跟着他出生入死多年的老班底,也有在战场上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的年轻军官。

甚至,还有几个是从曹福林和李汉章手里俘虏的军官。

这名单的本身,就是刘鼎山“只认才华,不看出身”原则的第一次实践。

宣读完之后,刘鼎山再次站起身来,神情严肃的望着下面的军官们。

“官,我给你们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要求就一个!必须把兵给我带出来!”

“谁把兵给我练出来了,老子就赏他!要官给官!要钱给钱!”

接着,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无比严厉:“还有!从今天起,我的部队里,再也没有老部下这一说!所有人! ”

他刻意加重了“所有人”三个字,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老班底。

“都是我的部下! ” 这句话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瞬间斩断了所有潜在的旧日情谊和小圈子。

在刘鼎山的绝对权威面前,过去的归属感必须让位于现在的忠诚。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蹦跳起来,声音如同惊雷炸响:“谁要是带不好兵!谁要是还敢拉山头!谁要是敢给我丢人现眼!”

他脸上的肌肉绷紧,眼神里透出令人心悸的寒光,“别怪我老刘翻脸不认人!别怪老子手里的枪,可不认人! ”

这最后一句,带着赤裸裸的威胁和不容置疑的命令。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刘鼎山粗重的喘息声清晰可闻。

“是!”

“我等一定不会辜负司令的厚望!”

“誓死带好队伍!”

短暂的窒息后,会议室内的军官们,轰然起身!

椅子腿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响。

他们一个个挺直腰板,昂首挺胸,用尽全身力气,异口同声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

会议结束后,全师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整编工作。

周老栓当天就带着护兵,离开了洛阳回嵩县去了。

他的独立混成旅,将以原一团作为核心,直接在嵩县城就地展开扩编。

而整编师,以原独立混成旅的二团、三团以及李汉章被俘的军官们为基础,进行扩编。

主要兵源,是在嵩县城征召的新兵,不够的在洛阳城就地招募。

在这次整编中,表现出色、具有丰富战斗经验或者在战斗中立下战功的大头兵们也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他们有的被提升为班长,甚至还有些直接晋升为排长。

而原本的班长们则有机会晋升为排长,排长们则有望升任连长,以此类推。

这次整编极大的激励了基层士兵们的斗志,也暂时填补了基层军官的空缺。

为了避免出现某个旅长掌握过多权力而产生二心的情况,部队进行了全面的打散重组。

军官们被重新分配到各个岗位,确保权力的分散和平衡。

这样一来,即使有人当上了旅长,也不可能将整支队伍带走,从而保障了部队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通过这种交流干部、掺沙子的方式,原有的界限全部都被打散了。

即便是周老栓手里的部队,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保证了整个部队的权威,只能是刘家父子。

尽管刘镇庭利用火线提拔的方式,提拔了很多人,可整编后的部队仍然面临着干部短缺的问题。

由于扩编速度较快,一时间无法找到足够数量的合适人选来填补所有空缺职位。

面对这个难题,刘镇庭依然坚持先把部队的架子搭起来。

让各旅旅长带领着现有人员进行训练,以维持部队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部队扩编方案正式下发后,洛阳军校也重新开学。

此次招收的第一批学员,除了来自陕西和河南本地的有志青年外,最多的就是部队里报名的士兵。

没能当上军官的士兵们,希望通过在军校的学习提升自己,将来也能当上军官。

洛阳军校重新开办,为刘家父子未来的扩编部队,解决了缺少军官的难题。

而军校的教官队伍,大多由原来的教官组成,他们都是刘镇庭花费重金聘请而来的。

除了这些之外,刘鼎山以洛阳城防司令的名义面向全国各地招募军官、军校教官。

而原有的白俄团,仍旧保持原有编制,只不过炮营被抽走了。

这样,如果真要有任何战事,也可以有所应对。

当整编工作落下帷幕的时候,似乎有一个人被遗忘了。

(老书刚完结,连续写了一年半的书了,先稍微缓一缓,回头开始一日三更,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