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峨岭口阻击战。(1 / 2)

当51师骑兵快要靠近峨岭口时,两边的山峰上,突然喷出了一道道凶猛的火舌。

“哒!哒!哒!”

“通!通!通!”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枪声,无数颗机枪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那些冲在最前面的马匹,瞬间被密集的子弹击中。

这些可怜的动物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后,嘶鸣着、挣扎着被击倒在地。

而骑在马上的士兵们也无法幸免,他们有的被甩飞出去,有的则被压在马下,场面十分惨烈。

骑兵军官看到这一幕,连忙调转马头,焦急的催促道:“撤!撤!快点撤!”

在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后,这支骑兵仓惶离去。

得知峨岭口已经有部队提前驻防,51师师长谭道源没敢轻举妄动。

峨岭口,这座扼守洛阳至郑州咽喉的险要山口。

在经历了昨夜西北军残部溃退和整编师第二旅团长侯奕宸那场惊心动魄的“借枪”风波后,暂时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寒风在陡峭的山崖和狭窄的谷道间呼啸,卷起尘土,带着刺骨的寒意,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

51 师指挥部内,气氛异常紧张。

师长谭道源跟手下的一群参谋们,正在商讨进攻峨岭口的计划。

自从丢失了巩县火车站后,谭道源急于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

但是,自从上次在巩县吃了亏后,改用稳扎稳打的推进策略。

突然,一名参谋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向他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

谭道源听到这个消息后,猛地转过身来,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激动地快步走到参谋面前,急切地追问道:“什么?你说什么?驻守峨岭口的,是刘鼎山的整编师?”

参谋肯定地点点头,然后详细地汇报道:“是的,师座。根据西北军俘虏提供的情报来看,驻守峨岭口的,正是洛阳城防司令部下辖的整编师。”

“经过我们多次对比不同俘虏提供的情报,已经确定了这个消息。”

“而且,这个整编师,已经提前一天在峨岭口构筑了阵地。”

谭道源听后,心中一沉。

他连忙走到地图旁边,仔细观察峨岭口的地理位置。

峨岭口,位于嵩山余脉与伊洛平原的交界地带,是洛阳通往许昌、开封的必经之路。

其地势险要,两侧山体陡峭。

中间仅有一条狭窄谷道可供通行,形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天然屏障。

这种地形,使得他们若想要突破,就必须得集中兵力正面攻坚,难以实施侧翼迂回的战术。

可要想追击逃亡豫西方向的西北军,他们就必须得拿下峨岭口。

因为除了峨岭口这条路,只能是翻越嵩山的主脉了。

这条路就更不可能了,当时那种情况下通行条件极差不说,重型装备还无法携带。

他们如果选择这条路,不仅行军速度缓慢(每日仅能推进 15-20 公里),通过兵力又有限,还很容易遭到伏击。

所以,谭道源再三与一众参谋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能选择强攻峨岭口。

但是,刘鼎山的整编师现在占据了这个有利地形, 51 师想要突破他们的防线将会非常困难。

先不说能不能拿下峨岭口,光是这个损失,就不是谭道源能承受的。

谭道源对着地图思索了许久,眉头越皱越紧。

最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神情凝重地感慨道:“他妈的,这刘鼎山不是老北洋吗?什么时候这么有勇有谋了?竟然还知道把防守地点设在了峨岭口。”

对刘鼎山的情报,谭道源知道的是少之又少。

只知道,刘鼎山是老北洋出身。

在半年前,还是洛阳下面嵩县的一个杂牌混编旅旅长。

苦恼归苦恼,可要是把主攻让给中央军,他谭道源又不甘心。

毕竟,之前丢失巩县火车站,又死了一名旅长,已经让谭道源被唐主任骂了个狗血淋头。

好不容易又碰上了“老熟人”,他谭道源怎么说也得把这个主攻抢到手。

这不仅仅是为了追击溃敌,更是为了雪耻,为了证明自己,更为了找回丢失的面子。

再三考虑后,谭道源也不顾不上天色已晚,直接给郑州的唐主任打了个电话。

而此时的唐主任,已经是第二次带领他的嫡系部队,硬扛西北军的进攻。

(北伐时,唐把河南让给了冯奉先,约定一起讨伐常老板。结果冯拿到河南后,被常老板以每年两百万军费给收买,竟然反过来背刺了唐。所以,唐和冯之间有很深的私仇。)

因为李、白、张三人带兵进攻广东,常老板已经提前回南京商讨对抗张桂联军。

为了让唐主任帮自己顶住冯奉先,常老板已经委任唐主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