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管亥刚愎欲出战(1 / 2)

张绕避开徐和的目光,看着周围吵吵嚷嚷的众人,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得意。(百度搜索族看最新章节)

他原本是河内郡一个小县城的商贾,家产颇丰,平时积德行善名声极好。不料本县县令看上了他的家产,随意罗织了几条罪名将其下狱严刑拷打,家眷也被发卖为奴。狱中不知岁月,就在他以为自己必定会死在牢狱中的时候,一群黄巾军冲进牢狱,放出了所有人犯,让他们加入黄巾军。

张绕假意同意,一扭头就逃回家中打听家眷的下落,然后得到一个五雷轰顶般的噩耗,在县令的暗示下,他的妻妾子女都已被迫害致死!从极度的悲痛中清醒过来之后,他立即去找了本县熟识的太平道(即张角创立的教派)掌教,卑躬屈膝表示要为道门奉献出一切。

由于张绕的名声极好,掌教为了收揽民心,拉拢更多的人,立即提拔他为掌管数千人的小渠帅。掌控了兵权,他立即带人杀进县衙,结果发现县令全家已经悬梁自尽,他疯狂地凌辱了几具女尸,然后挨家挨户搜索衙门中的人,每找到一个就先凌辱女眷,接着灭其满门。

随后的日子里,张绕不计手段向上爬,就连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本县太平道掌教也死在他手中。数月之后,张绕一跃成为一方大渠帅,然后不停兼并黄巾部众,最终成为冀州数万黄巾的统帅。他疯狂地四处攻略城池,虐杀官吏和豪族,抢掠他们的钱粮和女人,过上了肆意妄为的快活日子。

只可惜好景不长,冀州黄巾随后数次惨败在袁绍手中,张绕也被迫离开冀州投靠了青州黄巾。当他发现徐和是个‘老好人’的时候,心里顿时萌生一个念头,青州黄巾应该是我的!他很擅长伪装,一直都未表露自己的野心,做事手腕又很灵活,逐渐取得了徐和的信任,终于成为了青州黄巾的三大话事人之一。

走到这一步,张绕想要独自掌控青州黄巾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只需要一个契机罢了。这次公孙续的来信,在他看来就是最好的契机,虽然他也觉得投靠公孙续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但是还是私下里蛊惑了管亥几句,那个粗莽匹夫果然跳出来反对徐和,使得徐和不得不同意聚众商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情正向着张绕希望的方向发展,徐和的嫡系部下稍后肯定会站出来和管亥唱反调,毕竟这是决定青州黄巾生死存亡的大事,双方都不可能退让,如此一来,这次的议事就有极大可能成为徐和一系和管亥一系决裂的开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只需要在暗中煽风点火,等待最佳时机一举将管亥和徐和除去,从而彻底把青州黄巾控制在手中。

徐和见张绕避开了自己的目光,心里更加恼怒,随即就升起一股警觉,张绕平时对自己很尊敬,遇见争执不下的事情一般都站在自己一边,眼下这次抉择关乎青州黄巾的存亡,这厮却选择坐壁旁观,实在是太异常了!不过现在的头等要务是压制住管亥的支持者,他把对张绕的警觉暂且放在一边,对自己的几名嫡系手下使了个眼色。

此时大厅内除去徐和、管亥和张绕之外,还有十九名大小渠帅,其中有五人是徐和的嫡系,八人是管亥和张绕的人,其他六人一般都保持中立。

徐和的嫡系接到徐和的目光暗示,立即站出来反驳管亥的主张,同时把徐和的主张详细说了一遍。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管亥的亲信将领也都是脾气暴躁,头脑简单之辈,他们可不管谁的主张才是对的,当场就和徐和的亲信们吵了起来。

张绕的人没有得到指示,只是冷眼旁观。

徐和看到这一幕,心里对张绕的警惕更加强烈。

那六个平时保持中立的渠帅表面劝解,心里却各怀鬼胎,他们其实就是墙头草,平时哪方占优就赞同哪方。不过墙头草的心思往往都很灵活,现在的情况显得有些诡异,平日都会支持徐和的张绕竟然一言不发,看样子似乎徐和出了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不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争执双方言辞越来越激烈,进而开始互相谩骂,若非管亥和徐和大声喝止,只怕当场就会发生殴斗。

张绕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徐和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该是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他轻咳一声,正要开口说话,却被突然冲进大厅的一人打断。他勃然大怒,抬眼一看发现来的是负责城中警戒的渠帅杜俞,心里忽然涌起一股不祥之感,硬生生把怒气咽了回去。

争吵双方看到杜俞满脸惊慌,也迅速停了下来。

徐和皱起眉头,大声问道:“杜俞,发生了何事?”

杜俞急声道:“启禀徐大渠帅,末将刚得到东莱(烟台)快马送来的紧急军报,一个时辰前,大批幽州军从海上而来,在东莱海边迅速登岸,驻扎在东莱的兄弟们被其一举击溃,如今幽州军正向着广县快速进发,请大渠帅速做决断!”

“什么?”管亥大惊失色,怒声叫道:“这怎么可能!到处都乌黑一片,他们怎么可能准确上岸?杜俞,莫非是你在谎报军情?”

杜俞苦着脸道:“启禀管大渠帅,末将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谎报军情啊!报信的人就在外面,大渠帅一问便知!”

管亥恼怒地挥了挥手:“那还不赶紧让他们滚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