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佛苯之争(2 / 2)

香巴拉迷踪 暴君默言 1087 字 2021-05-04

这让我想起了史书上的那一段记载:崛起的雅砻部落推翻了象雄王国,松赞干布建立了新的强大政权——吐蕃王朝。他又先后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两位公主各自从自己的家乡将佛经和佛像等带入吐蕃,标志印度佛教正式传入了吐蕃国。公元八世纪初,赤德祖赞普即位后大兴佛法,710年赤德祖赞从唐朝迎娶了金城公主,汉地佛教和汉僧再度来到雪域圣地。

赤德祖赞收留于阗、中亚和XJ逃亡吐蕃的西域僧人。赤松德赞大力发展佛教,首先活埋反佛大臣马尚仲巴结,流放达札路恭,迎请汉地僧人和印度僧寂护和莲花生大师,先后颁布两次兴佛诏书,诏令吐蕃全民奉行印度佛法。他组织人力、物力翻译佛教经典,修建桑耶寺,正式为吐蕃僧人剃度出家。

赤松德赞还亲自赴山南主持桑耶寺奠基工程,并从象雄旧地迎请苯教法师香日乌金翻译雍仲苯教经典《十万龙经》,为其修建陵墓。另一方面组织汉僧和印度僧在桑耶寺翻译佛教经典,修建佛塔。

赤松德赞时期的佛苯并举局面一方面是苯教和拥护苯教的贵族势力强大,赤松德赞不得不对苯教作出重大的让步;另一方面则是他维护佛教势力的一种策略,使佛教在佛苯并存的局面中逐渐扩大势力。

赤松德赞和莲花生共同奠定了佛教在吐蕃流传的基础,为佛法的兴隆扫清障碍。自赤松德赞之后,吐蕃三代赞普:牟尼赞普、赤德松赞、赤祖德赞均大兴佛教,特别是赤祖德赞在位期间,结合佛经翻译,进行了文字规范化运动,编成译经书目。

到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时期,他采取强硬手段消灭佛教,诏令吐蕃全境禁绝佛法,导致前弘期的结束和吐蕃王朝的灭亡。吐蕃时期佛苯之争是本地传统文化同外来文化之间发生碰撞、争论乃至相互吸收,直至融合的过程。

吐蕃本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有着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强大的保守能力,苯教虽经多次毁灭性打击,但仍在藏区保留许多苯教寺庙,其诸多仪式尚保留在佛教仪轨中,并且其思想观念仍在藏区民众行为及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吐蕃佛苯之争最终导致吐蕃王朝的覆没和其后几千年的XC佛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吐蕃佛苯之争的结局来看,藏地的佛教是吸收苯教成分,成为雪域文化的主体,佛教精神千余年来成为藏民族心理的支柱。

这个时候,老者古辛像想起了我问他的话题一样,突然对我说道:“你们看到的那些尸体,正是都是佛苯之争中被无辜杀害的僧侣。那****在这个山洞中闭关修炼,才免遭一劫,等我出关,看到的便是横尸遍地惨败不堪的景象。”

其实我对他说的那些历史不怎么感兴趣,我就想知道,他是怎么活了一千多年的。

能活一千多年的人,那绝对是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