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令我太惊喜了徐,我很遗憾没有参加这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8月23日,周一,燕大数院理教楼。
已经正式成为燕大最年轻教授的徐铭,坐在自己原本那间课题办公室内,面前电脑屏幕中呈现通话状态,显示出德利涅教授的身影。
徐铭考虑到,自己对这间课题办公室比较熟悉,且刚好与导师的办公室相近。
便索性直接当做教授办公室。
缺少的相关设施办公器材,院里均已配置到位。
今天从周边小区的院士楼过来,本想着手借助改造后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对哥德巴赫猜想尝试证明,却接到德利涅的视频连线申请。
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国际数学家大会尚未闭幕。
萨纳克和卡茨都还没有离开。
德利涅能这么激动,显然是关注了报告内容,说话时脸上始终堆出兴奋。
没等徐铭回话,视频中他又继续往下讲。
“没有想到你这么快,便构想出,平展上同调框架体系的的完善方向,果然你非常适合研究代数几何。”
“我相信未来你在代数几何领域的学术成就,绝对不会比数论低。”
徐铭把话认真听在耳中,微笑着谦逊回答。
“谢谢德利涅教授对我的认可,不过平展上同调理论想要真正实现完善增强,仍需解决很多公式上的困难。”
当然他这话也并非完全是谦虚。
平展上同调框架体系,作为数学皇帝格罗滕迪克,在数学研究中最大的核心成果之一的存在,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但体系自身逻辑性却非常的紧密,这种情况下加入任何理论改造都显得多余。
必须保证在完善漏洞增强应用范围的同时,使得体系依旧逻辑自洽才行。
眼下他凭借灵感和推导,虽找到一条可行的方向。
但这条路能否走通,还要真正尝试,去证明之后才能够确定。
屏幕中德利涅闻言,则忙摆起手道:
“关于你在大会上的报告内容,我已经告诉了我的导师格罗滕迪克教授,他对你的构想给出了很高评价。”
“你知道吗徐?”
“我从未见过导师如此称赞一场报告会。”
“我希望你能够坚定想法继续研究下去,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霍奇猜想被东方数学新星证明的消息,会在整个数学界彻底传开。”
“那时相信数学界会为你加冕。”
德利涅似乎已陷入畅想,越说情绪越发振奋,明明相隔这么远距离的通话,却仿佛是面对面交流,似乎脑海中正闪过霍奇猜想被彻底证明的画面。
尤其还是使用的,完善增强后的平展上同调理论。
徐铭闻言同样深受感染。
他万万没想到,德利涅不但看了报告内容,还将其拿给了自己导师观看。
要知道格罗滕迪克,早就淡出数学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选择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如果不是德利涅这层学生身份,恐怕都联系不到人。
而能够得到平展上同调体系构建者的认可,这更加说明自己的方向没错,整个人顿时对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更加胸有成竹。
当即郑重点头应道:“我会坚持下去的。”
“对了。”
“还没来得及,祝贺你获得陈省身奖,你现在的成就可是已经打破数学界记录。”
“这对数学界来讲,是非常大的幸事。”
德利涅发自内心开口祝贺,话音才刚落下,顿时便见道熟悉身影出现在画面中。
并开口把他的话打断。
“你好徐。”
“我可是很久没收到你的邮件了,期待能与你一起讨论交流弦理论。”
徐铭看到屏幕中出现在德利涅身旁的威滕,脸上现出笑容主动问好打招呼。
“威滕教授您好。”
他前段时间除改造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便是在锦飞那边参与飞控系统的优化,自然没时间去和威滕,交流关于弦理论相关内容的学习研究。
好在德利涅及时出言打断,帮徐铭解了围。
“你的弦理论还是交给其他人研究吧,徐可是要解决千禧年大奖难题的。”
说完。
也不再过多耽搁徐铭的时间,仅最后丢下一句话。
“今后有问题欢迎你随时给我来邮件。”
然后便果断结束通话。
远在大洋彼岸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德利涅从电脑屏幕中收回目光,先是摘掉眼镜稍微揉了下酸涩,接着又重新戴回垂眼看向桌面草稿纸。
如果有人这时候仔细观潮的话,则会发现草稿纸上的内容正是徐铭的报告内容。
他神情显得专注,完全沉浸其中,时不时低喃两句。
全然忽视掉还在自己办公室的威滕。
“天才般的构想。”
“完美。”
德利涅虽没去参加这届数学家大会,却特别关注了徐铭的一小时报告。
本想看看对方在数论上,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结果发现讲的竟是自己导师的平展上同调。
关键还提出了可行的完善方案。
面对如此大的惊喜,当即便翻出草稿纸,对其中构想展开相应的推导。
最后得出,确实是项巧妙的完善方法。
他这辈子在数学上干的就两件事,总结下来便是对数论和代数几何的研究。
其中作为自己导师构建的平展上同调,那自然是更加的不陌生,甚至还没少投入时间精力,试图找到可行的完善方法弥补导师的遗憾。
虽最终无功而返,却有着别人无法相比的判断力。
因此能确定徐铭所提出的理论的含金量。
说起来,当初徐铭受普林斯顿大学物院邀请,来参加两个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再被数学系拉过去进行报告讲座后,却现场推导出孪生素数猜想,这项有着数论皇冠上明珠之称的难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面两人经过对代数几何的探讨使得徐铭展现出相应的天赋。
这使得他看到了希望。
于是便把导师的,关于构建平展上同调的手稿,赠送给了徐铭。
希望这位来自东方的数学天才,以后能在代数几何领域大放异彩。
完善平展上同调体系,弥补导师的遗憾。
但万万没有想到,才刚过去一年时间,便有如此巨大的惊喜收获。
以至于忍不住,联系了自己导师。
威滕并不知道此刻德利涅正在想什么,不过对徐铭解决千禧年大奖难题,心里面难免多少有些诧异浮现问号。
他主要研究弦理论不假,对数学上的事,却同样有着清晰的认知。
清楚千禧年大奖难题的困难程度。
否则也不会这么长时间过去,只有佩雷尔曼团队攻克庞加莱猜想。
尽管徐铭在物理数学上很有天赋,要证明霍奇猜想却也没那么简单。
随着念头停留在这里,威滕没再继续沉默,选择主动把心里的疑问抛出来,直接向办公桌旁的德利涅询问。
“你真的认为,徐能解决霍奇猜想问题?”
“我对他非常有信心。”德利涅闻言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点点头斩钉截铁。
“只要他能把提出的设想变为现实,成功构建出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便有希望以全新的角度去证明霍奇猜想。”
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脑海中所浮现的,正是导师见到徐铭的报告内容所给出的评价。
精妙。
天才。
完美。
纵使他作为导师学生,如今成为数学界泰斗,照样没有得到过这些赞赏的词语。
所以才对徐铭寄予厚望。
甚至可以说丝毫不夸张的讲,放眼国际数学界,最有可能解决霍奇猜想问题的,便属徐铭这颗来自东方的已冉冉升起的数学新星。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数学界可要迎来位,史上最年轻的数学皇帝了。”威滕面对德利涅的态度忍不住感叹。
……
……
徐铭结束与德利涅的通话,整个人显得非常放松。
对后续着手构建更完善的平展上同调体系,以及去证明霍奇猜想充满信心。
这其中不单有格罗滕迪克本人的认可,还有能随时与数学泰斗德利涅交流的机会,以及可以从其他学科领域课题中碰撞出的灵感火花。
“那就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再尝试构建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
坐在椅子上口中低声念叨一句,很快便对后续工作做出了详细的安排规划。
刚要掏出草稿纸。
办公室房门,被人从外面敲响。
“请进。”
他暂时停住动作,从口中蹦出两个清脆的字。
没办法。
刚成为燕大乃至国内,最年轻的数学正教授,最近几天肯定少不了过来串门打招呼的人。
除院里教授老师外,还包括蒋旭和朱志轩他们,甚至连林伟都专程从航空材料研究院回来,代表材料院和李院长向他表示祝贺。
锦飞那边虽正值关键时刻,每天都在忙着试验,紧锣密鼓筹备下半年的首飞。
尽管人暂时没法过来,却也打来了电话。
简单用四个字形容他目前的情况,那便是炙手可热。
下一秒。
当办公室的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导师张鲁平的身影顿时闯进视野中,脸上依旧堆着慈祥灿烂的笑容。
徐铭注意到来人是自己导师,立刻站起身迎接。
并对其依旧沿用之前的称呼。
“导师。”
“有两件事找你说一下,没打扰你工作吧?”张鲁平手里拿着一份蓝色文件夹微笑询问。
“不打扰,我刚和德利涅教授聊完。”徐铭接过话茬如实回答。
边说边同导师一起走到旁边沙发处坐下。
张鲁平眼睛猛地明亮起来问道:“德利涅教授应该对你的报告很惊喜吧?”
“确实有些兴奋。”徐铭点点头。
“我现在已经指导不了你什么,你既然决定进军代数几何领域,平时可以和德利涅教授多请教讨论,对你研究平展上同调以及霍奇猜想有很大帮助。”张鲁平想了想以导师的身份给出所剩不多的建议。
“我知道了导师。”
“您刚才说的两件事是?”徐铭结束上个话题主动询问起正事。
张鲁平接话。
“这不是马上开学了吗,学校方面的意思,想让你出席新生典礼。”
“简单和学生们讲几句就行。”
“你也知道咱们燕大这届新生,有很多人,可都是奔着你这位燕大天才来的。”
“最近这两天那么多记者采访都推了,在学校自家的新生开学典礼上露面,对你来说应该没有啥难度吧?”
徐铭把导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此心里面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继拉马努金奖之后,再次获得陈省身奖,还是国际数学联盟首次为东方数学家所设立,尽管未能斩获有着数学界诺贝尔之称的菲尔兹奖,但给国内方面带来的影响力却照样不少多少。
特别徐铭还正式加入国际数学联盟,使得国内数学界逐渐拥有更大话语权。
在这种国际热点新闻下,除大量媒体记者,想要对徐铭进行独家采访外,总台方面更是表示,可以专门为徐铭制作一档栏目以及拍摄记录片。
而对此徐铭自然没啥好说的,直接让学校宣布,暂时不接受任何采访。
毕竟他眼下心思都在数学上面。
可没有时间,去配合做栏目拍摄纪录片。
关键正如导师说的那样。
学校方面在这件事上,非常配合,尊重他的意见。
如此出席新生开学典礼,自然没有拒绝理由,何况他作为数院教授,也是在职责范围之内。
思维运转之下,几乎没有任何迟疑,顿时满口应下。
“好的导师,我这边没问题。”
“那好。”张鲁平点了下头,随即又把手里的文件夹给徐铭递过去说:“另外你抽时间尽快把这个填了。”
“这个是?”
徐铭伸手把文件夹接过来,眼中闪过一抹疑问。
打开的同时,耳旁响起导师的解释。
“杰青的申请表。”
“你现在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可以正式申请了,等你填完院里要尽快交给委员会。”
“杰青……”徐铭有些意外。
导师口中的杰青,全称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是国内青年科研工作者,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里程碑成就。
竞争异常激烈。
除看重学术成果这项硬实力,也全面考察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和学术视野。
徐铭对于杰青自然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以他在数论上取得的成就,早就有资格获得杰青。
但因国内博士学位这项硬性指标,才一直未申请。
眼下正式毕业,进入燕大数院,和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工作,自然是有资格进行申请,况且对于这种荣誉和科研基金上的支持,他肯定是不会嫌弃太多的。
不过根据他了解的情况,每年三月份就已经开始杰青的申报和项目书填写。
经过差不多半年时间的审核,于八月底公布结果。
只怕现在现场答辩都完成了。
想到这点他抬起视线,有些疑惑的询问。
“今年杰青的相关申报工作,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正常来说过几天就要公布结果,但你的情况相比较他们特殊,通讯评审和会议答辩等审核流程,可以直接省略掉走个过程。”张鲁平嘴角微微上扬详细讲起这件事。
毕竟徐铭参与的课题项目,不说尚未解密的,单论数学和物理理论领域的成就。
相关论文都在顶刊上面发表着。
其学术成果,被整个国际学界都认可,自然没有必要去审核要求参加答辩。
不然的话,说不定答辩现场,变成学术交流都正常。
徐铭听到导师都这么说,肯定不会纠结,当即便点头接过话茬回答。
“那我等下就填。”
“等填写完,拿到我办公室就行。”张鲁平笑着回复。
然话音才刚落下,很快又想到什么,未作停顿连忙又顺着继续往下讲。
特别多补充了一句。
“有一点要注意,项目书千万不要填写霍奇猜想,杰青课题是存在时间限制的。”
张鲁平深知自己这个学生,最喜欢增加挑战性。
比如本科毕业论文优化筛法工具,直接在数学界四大顶刊之一的数学年刊发表,正式开启在数论界的权威。
博士毕业课题,则直接变成,对孪生素数猜想证明。
放在别人身上,这些事连想都不敢想。
既然知道徐铭在大会上表态,要研究代数几何,甚至有可能解决霍奇猜想问题,他生怕徐铭一冲动把霍奇猜想当作自己的杰青课题。
真这样的话,几年后杰青扶持周期结束,却还没有证明霍奇猜想。
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徐铭听到导师这么说,脸上不由浮现尴尬之色,心想敢情自己都已经产生了这种口碑。
但该说不说,他确实没有这种想法。
毕竟眼下对于,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体系的构建都还无法保证百分百把握,何况是更进一步的去证明霍奇猜想问题。
肯定不会当做自己的杰青项目。
于是为不让导师担心,当即笑着给出答复。
“放心吧导师。”
“总之项目书填你擅长的就好,没其他事,我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张鲁平满意的点点头随之站起身来。
接着便也不再过多逗留,冲徐铭拜拜手,果断转身离开办公室。
徐铭目送导师的身影,直到彻底从视野消失,方收回目光拿着文件夹,走到自己的办公座位坐下,仔细打量这份杰青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