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拿哥德巴赫猜想申请杰青【万更求订阅】(2 / 2)

虽说按照导师的说法,他不用走审核流程,但眼看今年的杰青名单就要正式对外公布。

还是要尽快填写完,由学校递交上去。

省的耽误了时间又麻烦。

杰青项目书不是一般的项目申请书,它更像是一份学术履历加未来规划书。

核心是向评委证明,自己已经是领域内,最顶尖的青年学者,并且有一份极具创新性可行性的未来研究计划。

徐铭的学术履历自然不用去多讲,别说在青年这个年龄段层次,哪怕放眼整个国际数学界都属佼佼者,单数论上的成就让很多人自愧不如。

什么构建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解决孪生素数猜想。

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等。

仅用几十分钟的时间,便把这些东西全部填好。

只剩下杰青项目课题。

“不能直接填写霍奇猜想,又要自己擅长的……”徐铭此时思维快速运转盘算着。

很快。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中。

眼下他已经改造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用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相信能够彻底证明1+1,为陈景潤院士留下的遗憾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加上数论问题正是自己擅长的,用来作为杰青项目简直再合适不过。

“就这么办。”

徐铭思忖至此,当即便拍板决定下来。

然后便按照哥德巴赫猜想,书写项目申请书,准备在今天内把任务完成。

……

晚上。

徐铭在食堂吃完饭,回到自己办公室,继续撰写杰青项目申请书,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他可不是刚接触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了这么久,甚至改造完筛法工具,自然能称得上是非常熟悉。

撰写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并未耽搁他太长时间。

“总算弄完了。”

这时徐铭突然停下手上动作,站起来伸个懒腰,低声吐出一句话。

恰在这个时候,只见办公室房门被轻轻推开,从门缝处偷偷探过来一个扎着高马尾的脑袋。

眼睛水灵灵的往里面瞄着。

徐铭听到动静,立刻把视线投出去,看见是陈璐后有些哭笑不得的招手。

“你站在门口干嘛,我这会儿已经忙完了。”

“我以为你还在工作呢。”陈璐闻言直起身迈步过来显得不太好意思。

她知道数学家在工作时,最忌讳被人打扰,这有可能会导致,好不容易碰撞出的灵感消散,严重影响到课题的整个研究周期。

所以她每次过来的时候,会先偷偷观察情况,确认徐铭没在忙才开口打招呼。

徐铭早就注意到陈璐的这个习惯,只是未将其挑明。

待对方近前后主动关心道:“今天怎么样?”

暑假结束研究生提前开学后,陈璐已然研二,相应的组会作业任务会增加,往往会稍显得忙碌。

“今天跟着导师新加入一个课题,还算比较顺利。”陈璐如实开口回答。

话音才刚落下,又故意吐出几个字反问。

“那徐教授你呢?”

“忙了一下午,才把这份杰青项目申请书弄好,明天还要拿给导师。”

“你要入选杰青了。”陈璐闻言心中顿时一喜。

她知道以徐铭燕大教授的身份,杰青所具有的吸引力已然不大,但作为徐铭已经订婚的女朋友,无论什么样的荣誉都会发自内心为其高兴。

“今天没啥事不用加班,咱们回家。”徐铭没忍住在陈璐脑袋上揉了下轻声细语。

后者满脸欣喜乖巧点了下头。

“嗯。”

是的。

徐铭在燕大旁边的院士楼买房后,收拾完便和女朋友陈璐一起住了进去。

其中陈璐还用自己参加课题赚的钱和奖金,购买了不少家具进行布置。

至于学校方面分配的房子,则可以用来出租,或者等以后双方父母来燕京可以居住。

而房子内最显眼的,毫无疑问要属,放置徐铭那些奖章证书的柜子。

相信无论谁过来做客,都要被满墙的荣誉吸引。

特别是这里还仅只有一部分。

第二天。

徐铭准时被生物钟叫醒,他没打扰旁边,仍在熟睡的陈璐先一步去学校。

在熟悉的学五食堂吃完早饭,径直前往理教楼。

不过他不是去自己办公室。

而是上了一层,来到导师办公室门前。

因为看到办公室房门处于打开状态,便索性直接迈步走了进去。

伴随眼前画面闯入视野,只见张鲁平已经坐到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脑前,且旁边还站着满脸期待的刘新杰。

“导师好。”

徐铭走到办公桌前停下脚步,礼貌性打了声招呼。

刘新杰则立刻脱口道:“徐教授。”

喊的非常丝滑。

冲其点头示意,徐铭刚想搭话,耳旁顿时便传来导师张鲁平的声音。

“你来的正好,小刘刚完成的论文,要不你这位院里最年轻的教授给他指点一下。”张鲁平抬眼看向徐铭说:“我刚到办公室连口水还没来得及接呢。”

“那我先看看吧。”徐铭随口答应下来没有多想。

反观旁边的刘新杰,看到徐铭走过去,脸上表情顿时被忐忑所取代。

今天好不容易把之前开的论文写完,便想着查漏补缺让导师看一眼,然后再发表一篇SCI数学论文。

到底是成为了博士生,且有着不少发表经验,对于今天这篇论文算比较有信心。

不说被导师称赞,起码不会被骂。

然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大早跑来导师办公室,竟也会碰巧遇上徐铭,关键还要看他的论文,顿时心里面不由得忐忑起来变得没什么信心。

毕竟徐铭的名气实在太大。

单凭最年轻的数学正教授这一个头衔,便已经能给其他人带来很大压力。

普通水平的论文,只怕很难能入其眼。

“算了。”

“被骂就被骂吧,能让徐教授帮忙指导,说不定论文能投影响因子更高的数学期刊。”

脑海中快速想着这些,很快他便自我和解,做好了被徐铭指出错误的准备。

徐铭自然不知道,刘新杰此时再想什么,看到屏幕中正处于打开状态的论文便沉浸其中,寻找其中的亮点和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刘新杰的这篇论文属于偏微分方程领域。

对其中一个定理结构进行了优化工作,使之步骤过程更加的简化。

以他目前的数学水平和运算速度,面对这种论文基本不需要手动验算,花费十多分钟浏览完核心结构,心里面便顿时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核心的简化步骤和思路没有什么问题,并且切入的方向也比较新颖。”

“我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

徐铭从电脑屏幕上收回目光,看向旁边刘新杰,面露微笑用鼓励的语气评价。

当这番话传进刘新杰的耳中,他先是怔了下,随即回过神来后脸上顿时涌现欣喜,整个人还后知后觉的有些不太敢相信。

“论文被夸了?”

“相比以前确实进步不小,很不错。”张鲁平此刻也忍不住接过话茬附和一句。

对于自己这个仅剩下的学生,作为导师他不奢望能像徐铭那样天赋出众,能在自身原本的基础上,实现提高数学水平不断进步便算满足要求。

在徐铭过来之前,他就大致看了刘新杰的论文,相比以前确实好很多。

连续被徐铭和自家导师称赞,刘新杰的心情,顿时变得前所未有的好,甚至整个人都显得放松。

下秒主动和徐铭搭话,如同还是师兄弟时,互相关心对方的情况。

“徐教授今天这么早过来,应该也是有事情吧?”

“是有点事。”徐铭点点头承认。

接着他把手里面的东西,给张鲁平递过去,并开口详细说明。

“导师。”

“杰青项目申请书,我已经写完了。”

“速度这么快。”张鲁平闻言心中顿时一动,下意识嘀咕一句的同时直接查看起来。

主要是确认项目规划上,徐铭没有乱写。

旁边刘新杰听到是申请杰青,虽感到羡慕,脸上表情却没什么明显的变化,就像是知道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情。

没办法。

徐铭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获得拉马努金和陈省身两项国际数学奖项,加上燕大数院教授身份,额外申请个杰青确实根本不算啥事。

要说师兄林伟入选杰青,那他可能会更激动些。

张鲁平很快找到关于项目规划的部分,但在看到上面撰写的内容后,本来还挂在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号。

对此显得颇为费解。

“证明解决数论问题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确实。

徐铭没把霍奇猜想写进杰青项目,但却是数论皇冠上仅剩下的一颗明珠。

关键在他的认知中,徐铭虽之前在参加,拉马努金奖颁奖典礼时,提到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为陈景潤院士弥补遗憾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但后面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却选择把代数几何中的平展上同调作为内容。

怎么看都像是放弃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转投入代数几何怀抱。

结果今天却又在杰青项目申请上,重新填写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未来规划。

面对心中的疑问,也顾不上去多想,连忙开口询问。

“你不是在研究平展上同调证明霍奇猜想吗,怎么又回到了数论问题上面?”

“难道你没有放弃数论……还是说意识到了证明霍奇猜想的难度,决定重新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徐铭把导师的两个问题听进耳中,虽同样意外,却还是如实进行了回答。

“谁说我要放弃数论?”

“其实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之前,我就完成了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随时可以着手应用,展开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代数几何领域相关问题,才是我未来的数学规划。”

张鲁平把徐铭的话尽数听进耳中,回过味来后,不由得老脸一红。

敢情是这么一回事。

早在之前,院里为避免给徐铭带来压力,便很少会去主动追问数学课题上的事。

本以为徐铭可能是放弃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才把主要注意力投到代数几何上,并提出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体系,为学界证明霍奇猜想提供新的思路,结果实际情况竟是因为对哥德巴赫猜想有了把握。

所以才暂时抛之脑后,变得不怎么重视。

而在弄清楚真实情况,张鲁平很快又激动起来,迅速看向徐铭抛出新的问题。

“太好了。”

“那你打算用多久,来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我已经答应萨纳克教授,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新发表一篇数学论文。”徐铭想起前几天的事应声回答。

当这句话传进张鲁平耳中,后者脸上笑容顿时更盛。

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被学界共称为数论皇冠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其中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气更大。

之前徐铭成功解决孪生素数猜想问题,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和讨论,并因此成功拿下两个国际数学奖项,加入国际数学联盟组织。

若再次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最后一颗明珠,那便相当于直接戴上数论皇冠。

成为数论界名副其实的皇帝。

届时国内数学界,就代表着数论此古老分支,绝对的权威性。

甚至连眼下尚未正式闭幕的数学家大会,说不定都要后悔没直接把菲尔兹奖颁发给徐铭。

快速想清楚这些,张鲁平暂时控制住激动心情,忙站起身同徐铭说:

“我现在就把申请书送到杰青基金委员会,你接下来安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就行。”

话音落下。

都顾不上还在办公室内的徐铭和刘新杰,直接风风火火的带着申请书离开,留下两人互相对视不知该说啥。

徐铭望向,快速消失在视野中的导师,整个人对此情形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正如导师讲的那样。

他确实该开始,借助改造后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尝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这样说不定等杰青基金批下来,他都要结题了。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面对房间只剩下他们俩人,徐铭便不再过多耽搁,同刘新杰招呼一声,迈步离开朝楼下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而刘新杰明显还处在震惊中。

直到周围就剩他自己,才算回过神来,收起都快要惊掉到地上的下巴。

“不愧是我崇拜的偶像,居然拿哥德巴赫猜想去申请杰青项目,换做其他人基金委员会估计会以为人疯了。”

满眼崇拜的低喃这么句,才算关好办公室房门,回宿舍给期刊投稿。

……

燕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总部。

作为杰青项目基金的设立者,这里负责每年杰青的申请和审核以及批准。

上午。

数学物理科学部。

韦启瑞坐在自己办公室,复核着今年,成功入选杰青项目基金扶持人员名单。

按照往年的流程,月底就要对外公示。

所以这几天的工作内容,相比平时会显得多些。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一位秘书敲响房门,进来后向韦启瑞汇报。

“韦主任。”

“燕大数学科学院的张主任找您,说有要紧的事情。”

“让他进来吧。”韦启瑞闻言暂时停下手上动作。

不多时。

便见张鲁平在秘书引领下进来,待秘书离开并带上房门后直接朝办公桌走去。

“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了老张?”韦启瑞抬眼看向张鲁平微笑着主动搭话询问。

燕大身为国内顶尖学府,每年能入选杰青的人员数量并不在少数,以他们两人之间的身份,不说关系特别熟悉却也算认识了很多年。

张鲁平从燕大过来,整个人还沉浸在喜悦中,面对询问倒也没叙旧,直接开门见山表明来意。

“来你这自然是有正事。”

“我们数院教授徐铭的杰青项目申请书,你们走下特殊通道给加进去吧。”

说着不忘把相关资料递过去。

“以徐铭在国际数学界上的学术影响力,肯定是有资格入选杰青,不过今年的杰青审核流程都已经走完,要不等明年再重新申请?”韦启瑞听到是和徐铭相关,心平气和与张鲁平商量起来。

他担任着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对徐铭的情况自然不可能不了解。

然张鲁平却是打定了主意。

闻言当即表示道:

“徐铭连续拿到两个国际数学奖项,更是极大提高了国内数学界的影响力,在荣誉待遇上我们可不能慢待。”

“实在不行我只能去找我们校长。”

韦启瑞听完张鲁平的话,也是感到一阵头疼,涉及到流程等问题不好平衡。

最终顿了数秒后,还是松口先询问了句。

“那他的项目内容是……”

“关于对数论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张鲁平满脸骄傲中气十足的沉声回答。

后者闻声则瞬间脸上表情一僵,那懵圈的样子,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